開始做了餅乾, 也 "悄悄" 有了大一點點的烤箱後,
Emi 一直蠢蠢欲動想做麵包, 但我實在沒有勇氣在那邊摔打麵糰.
直到發現了這個 "不用揉的麵包" 配方......
太神奇了! 居然會有不用摔打, 不用來回揉個上百次的麵包配方,
而且還是我喜歡的歐式麵包口感--- 外脆內軟.
堅果, 果乾可以自由搭配, 不油不膩, 既養生又沒有太過繁瑣的工夫.
好!!!!!! 就是它了!
真是感謝Carol 老師---自在生活的大方分享按我 )
雖然之前從沒有想過會做麵包.
但上週為了試試看EE愛吃的鹹餅乾口味, 添了全麥麵粉, 這下子可派上用場了.
其他都是原本家中有的, 有我們愛吃的堅果類,還有有機葡萄乾.
(原配方中的蔓越莓, 因為家裡之前買的都吃完了, 換一下材料)
準備動工前, 發現: 什麼材料我都有了. 就是少了 "速酵粉" (發粉).
怎會這樣咧?! 因為每次去烘焙行或超市, 都想說要不要順便買,
但又想說算了, 還不會做麵包...
但印象中我好像有拿起來研究研究.
嘿~~~ 結果, 真給忘了最後到底有沒有買.
這一天還興奮地跟E拔說, [ㄟ!! 我們今天來大突破~ 做麵包! ]
E拔也很妙, 他的回答是: [妳去睡覺啦~ 都睡眠不足了......]
唉唷...人家想要試試看嘛~ 步驟看起來不麻煩.
就這樣. 我親愛的好老公. 體貼地出去超市幫我買速酵粉.
說真的, 從材料及整個製作過程來看,不難! 我還覺得比做蛋糕輕鬆.
因為我有點害怕 "徒手" 打發奶油. (我沒有電動攪拌機)
比較特殊的是, 因為不用揉麵糰, 所以耗時長. 要分兩階段!
第一階段: 我是晚上八點多秤量OK, 混合所有材料, 攪拌均勻. (真的黏手)
晚上九點前, 已經放入一個乾淨的大塑膠袋, 封口封緊. 準備要歷經12-16hr 的發酵去!
隔天起床, E家三口吃飽早餐, EE已經開心地看巧虎了......
我興奮地看看那鼓鼓的大塑膠袋. 準備開封囉!
打開看, 就是那一副發酵過的模樣. 好有感覺~ 當然, 還有那幾乎要讓人微醺的酒味.
第二階段:
取出先拍打出空氣, 再對折整為一長條型. 接著整為圓形.
準備用毛巾蓋著, 讓麵糰醒置, 進行第二次發酵.
(其實我沒有粿巾, 參考別人的方式, 用乾淨的EE紗布巾取代)
好...這時候我們E家要出門去囉. 來去 B&Q ~
在Carol 老師原來的製作過程中, 是寫說第二次發酵1.5小時.
而且利用後面的0.5小時預熱烤箱.
但我們出去太久了...一回家, 還有點擔心! 不曉得OK嗎?!
沒想到, 除了我雞婆, 異想天開想說比原定多發了1.5小時.
那就多拍拍幾下. 讓它不要太發~
哈! 結果好像表面有點消風, 多了點 "皺紋" >_<
第三階段:
歷經30分鐘進耐熱器皿中入烤箱, 且之後再取出鍋具續烤10分鐘.
哇哇哇~~~~ 好興奮!!!
Emi 人生中第一顆手作的麵包出爐囉!
這是款外脆內軟的歐式麵包.
E家老爺說, 有像外面在賣的歐式窯烤麵包喔!
E家老大, 小EE則是不斷地討著吃裡頭的核桃~
總之....沒有想到, 成功了耶!
一出爐, 就嗑掉1/4 了. 明天當早餐, 夾著起司片,繼續吃!
實戰紀錄之檢討報告:
(1) 雖然有些東西或過程沒能遵循原作. 但有成功真的好開心.
不夠專業的我, 可能還是不懂粿巾的主要功能,
也還沒得到答案---第二次發酵時間超過1.5小時是否有影響.
但已經覺得在烘焙世界中, 向前邁進一步.
(2) E拔說, 吃大口時, 有比較明顯的酒味.
查詢Carol 老師的網頁, 原來夏天發酵時間可以縮短.
若不喜歡酒味的人, 可以將發酵的時間減短.
(3) 外皮我覺得算硬. 但外頭也吃過這樣的硬麵包口感.
不知道是不是與原作所說的 "外脆" 符合.
(4) 很想做做看加入起司塊的麵包. 不知道可不可行?! 反正...有空再說囉!